黨中央高度重視農村建設,首先是新農村建設,然后是鄉村振興戰略。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加速了我國以小農經濟為主體的發展。因此,國家大力頒布了鄉村振興戰略。一起來了解鄉村振興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1、鄉村振興耐心點。
擺脫貧困,需要向前奔跑,這是一場緊急滅火,我們不能等待。但是,鄉村振興歸根結底是農村現代化,這是一個漫長而緊迫的過程。人的現代化是核心。農民不能現代化,就沒有農村現代化。但是人的現代化需要很長時間。科學振興守法。鄉村振興需要頂層設計,需要規劃和計劃,需要穩扎穩打。鄉村振興中的產業振興是特別需要的,所以不能著急,不能為了短期的成績盲目上馬項目。
工業振興只有在確定的情況下,只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才能進行。沒有條件就不可能創造條件。總體而言,國家產能過剩,農村人才和技術相對匱乏,很難找到市場缺口。農民個人或村集體愿意自己動手。雖然放手,但政府不能操之過急,干部也不能陷得太深。金融投資農村產業風險更大、難度更大、難度更大。當你不確定的時候,你寧愿慢下來。
2、鄉村振興先易后難。
鄉村振興五大目標: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但并不意味著一定要遵循這五大目標的順序。一是做好基本公共服務和公共設施,讓我們的生態健全,讓我們宜居,改善鄉村風貌和治理,吸引少數能人返鄉。鄉村振興五大目標中,最難的是行業興旺,要等時機成熟了再去做。互聯網等新技術將帶來機遇,城市網絡的拓展和城市產業升級以及市民需求的提升將帶來機遇。
3、鄉村振興要為農民著想。
避免表面工作,問農民真正想要什么。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和主體性。產業的繁榮要真正創造農民收入,增加農村集體財力,這樣產業的繁榮才能給農民帶來富裕美好的生活。
4、鄉村振興從集聚中受益。
城市的靈魂在聚集,聚集給城市帶來生產力和效益。鄉村振興也應受益于促進集聚。促進農村一體化,集中住區,增加公共服務共享,從而降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建設和維護成本,實現可持續發展。要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實現鄉村產業的繁榮,走規模化、集約化的道路是必然的。只有集聚才能產生大規模、集約化的效益。幾個村聯合建設開發區或特色農林生態旅游,進行規模化經營,將不利區位變為有利區位,增加資源共享,降低中間投入成本,強化配套服務能力,提高產品競爭力。
5、鄉村振興不能脫離新型城鎮化。
從各國的經驗來看,“三農”問題的解決最終是通過減少農民和增加非農就業來實現的。“工業化創造供給,城市化創造需求”。加速城市化可以增加需求,包括面向服務的需求,并增加就業機會。
鄉村振興我們不能失去國務院提出的“三億人”目標:到2020年,解決1億左右常住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1億左右人口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區1億左右人口城鎮化等問題。鄉村振興要結合城市群和都市圈的發展,接受城市文明的溢出和人、財、技的輻射。
6、鄉村振興的前提是土地制度改革。
農村最大的資源是土地,要積極尋求農村土地制度創新,用好土地資源。《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修正案(草案)》提出,在滿足規劃要求的前提下,集體土地可以不征收直接入市。這為鄉村振興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發展機會。
各地要以此為契機,加快吸引城市資本下鄉,加快集體建設用地直接入市。但同時主張以集體建設用地入股,獲得長期租金收入。各地要完善合理、規范、多元的被征地農民保障機制。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規也要與時俱進,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市場化配置機制的潛力。適當放寬農村建設用地土地用途管制,實行負面清單禁管,建立無利害關系第三方公眾委員會審批機制。推進宅基地集中置換,鼓勵在郊區建設和租賃宅基地。
免責聲明: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部分文字/圖片來自互聯網,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以便及時處理。從本網站轉載至其他平臺所引發一切糾紛與本網站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