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農業規劃是在生態農業建設區劃成果的基礎上,運用系統工程方法,制定總體規劃及分區規劃,以便對一定范圍的生態農業建設試驗區內農村經濟的近期、中期與長期的高效、持續、穩定、協調發展做出戰略部署與實施對策。那么,生態農業規劃的原則有哪些?四個方面尤為重要!
1.整體全面原則。
農業生態系統是人工控制的自然、經濟和社會的復合系統。在制定規劃時,應以生態原則和經濟規律為指導,以系統和整體概念進行全面規劃,做好總體布局。合理安排,統籌規劃,協調農業內外部門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系統的整體功能,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同步增長。
2.保護利用原則。
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原則,價值不僅是合理利用資源,而且積極保護,合理利用和增殖可更新資源,合理利用和保護不可更新資源,只有這樣,資源開發利用消耗不超過資源再生速度,使資源可持續利用。
3.因地制宜原則。
農業生態系統的生態環境具有多樣性和區域差異。生態農業的建設不能與各地區的農業生態工程設計和配套技術相同。必須根據當地具體的生態環境特點、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選擇農民關心和有效的項目。培養優勢,規避弱點,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制定規劃,發展適合當地特色的類型和模式。
4.循環利用原則。
物質循環、多級利用的原則。根據生態學原理合理設計食物鏈,利用農業有機物質,包括“廢棄物”(指死體、殘體、排泄物)等實行多次利用、多級得益、循環利用和深加工等。
結語:
我國生態農業建設已發展到以縣(市)為單位進行總體規劃和建設的階段,農業生產需要注重從數量到質量和效益的轉變。晟景文旅認為,需要將長期利益與近期理念、種植、水產養殖、工商、農田、鄉鎮、能源建設緊密結合,結合農村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獲得較高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有不少以地(市)為單位進行總體規劃與建設的典型。
免責聲明: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部分文字/圖片來自互聯網,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以便及時處理。從本網站轉載至其他平臺所引發一切糾紛與本網站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