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是旅游產業的全景和全覆蓋,是資源優化、空間有序、產品豐富、產業發達的科學系統旅游,是我國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將對未來旅游業的資源保護、規劃設計、投資建設、運營管理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那么,全域旅游規劃的要點有哪些?一起來看看。
1.發展戰略和產業布局
打造全域旅游,必須在全面研究區域外部發展環境和內部發展條件的基礎上,從全域旅游、旅游目的地兩個維度重新診斷發展條件。一方面,結合現狀,通過比較全行業參與、全要素投入、全空間融合、全季節活動、全旅游體驗、全社會效益六大特征進行定性評價。另一方面,要結合國際國內旅游目的地評價標準進行系統評價,以量化評分的形式確定區域全域旅游與旅游目的地建設的差距,明確全域旅游規劃的重點任務。
確定全域旅游的發展戰略和定位,應采用SWOT分析模型進行戰略選擇,進而推導出區域旅游發展的總體戰略。在此基礎上,確定區域產業發展的戰略定位,形成區域旅游產業的總體定位,確定旅游產業的發展目標。此外,要從形象塑造、領域聚集、功能重構、產品優化、產業重構五個方面制定具體的發展策略,打造區域品牌形象和多產品體系。結合區域資源分布特征、資源特色、產業格局、村鎮結構體系圈定全域旅游功能板塊,形成一批旅游產業集群板塊。通過明確各功能板塊之間的空間關系、產業要素的比例關系、功能協同互補關系以及各板塊內部的產品體系和空間結構構成,引導旅游產業集群化發展。
2.核心吸引力和功能空間劃分
結合產業功能布局,進行分區布局規劃,公共景點聚集區域(包括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國家濕地公園、地質公園、世界遺產地等。),限制開發區(生態脆弱區,如農用地、灘涂、草地、林地等。)和優化開發區域(城鎮、村莊、度假村和有建設條件的地區,如荒山、荒坡、荒地等。)在各個功能區分別進行分析。各功能區的內容圍繞如何打造片區核心吸引力、如何整合引領新項目、如何升級原有項目、如何配置片區旅游業態、如何計算環境承載力、如何支撐公共服務設施等展開。
3.創新發展規劃和改革評價體系
發展全域旅游不能遵循傳統思維,需要創新規劃。要把旅游規劃理念融入經濟發展大局,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理念,合理配置旅游資源和其他資源。全域旅游模式規劃不同于景區旅游模式,不僅規劃景區、酒店、餐廳,還系統全面地規劃景區內外的各種資源要素。
發展全域旅游,必須樹立科學的旅游觀,按照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相關統計監測評價體系。旅游發展可以作為區域內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要發展目標和重要考核內容,形成明確的任務分工和合力推動全域旅游發展;創新旅游數據采集分析系統,根據旅游發展新業態、新特點、新趨勢,建立評價體系。
針對當前旅游消費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可以積極發展旅游新業態,推進旅游小鎮、旅游景區道路、旅游綠道、養老旅游基地等產品建設。我國大部分景區還處于門票經濟,很多景區的門票收入占總收入的40%以上。發展新的旅游業態,整個區域就是一個景區,景觀無處不在。景觀雖然免費,但服務是付費的,可以逐漸擺脫對門票收入的依賴。
結語:
過去旅游業以景區開發為主要模式,而現在全域旅游是一個全景、全覆蓋的新型旅游產品體系。全域旅游是政府實現的產業升級轉型,是產業空間、產業發展模式和經濟模式。
免責聲明: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部分文字/圖片來自互聯網,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以便及時處理。從本網站轉載至其他平臺所引發一切糾紛與本網站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