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總體規劃從旅游部門管理的角度考慮旅游發展,全域旅游規劃要從全社會的角度考慮旅游發展。旅游總體規劃從旅游的角度考慮旅游發展,那么全域旅游規劃要從國民經濟各個行業考慮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從游客的基本需求出發考慮旅游發展,那么全域旅游應該從游客獲得的品質角度考慮旅游發展。那么,全域旅游規劃和旅游總體規劃的區別是什么?以下六個方面看出異同點!
1.區域發展條件。
總體規劃是在規劃范圍內對旅游資源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旅游需求的行為特征,確定區域內旅游發展的目標、發展路徑、發展模式、空間布局,構建旅游產品體系和旅游服務體系。全域旅游規劃是根據區域內的社會經濟結構、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生態環境,結合旅游需求的規模和經濟能量,通過旅游分析區域內旅游業的社會經濟驅動能力和經濟影響能力。如果一個地區的旅游經濟輻射無法支撐該地區的社會經濟總量,那么這個地區就不具備全域旅游發展的條件。如果說旅游總體規劃是解決旅游能否發展的問題,那么全域旅游則是解決旅游經濟體系能否成為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驅動力的問題。整體旅游規劃是內生旅游系統的規劃,而全域旅游是外生社會經濟系統的規劃。
2.旅游便利化系統。
總體規劃是根據區域旅游資源的性質來規劃各個旅游要素的空間配置和產業配置,而全域旅游規劃則是研究這種空間配置和產業配置所帶來的旅游便利性。全域旅游業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提高游客的旅游質量,而旅游質量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實現旅游便利化。全域根據區域內現有的資源、設施和服務,旅游規劃應規劃完整的旅游服務體系,滿足游客提升旅游品質的需求,以旅游便利化為目標。以假日旅游的全域旅游規劃為例。你應該深入研究假日旅游的便利性。你不僅要規劃度假村、旅游小鎮、自駕游營地、度假項目、景區,還要規劃租車系統、標牌系統、旅游代理系統、旅游公共服務系統,研究游客如何前往旅游目的地、度假方式等。這些不僅涉及旅游硬件的建設,還涉及服務、政策等軟件的建設。
3.構建旅游供應鏈。
在整體規劃中,我們關注的是如何將資源轉化為產品。全域旅游規劃的重點是如何圍繞產品形成旅游供應鏈。旅游產業鏈或供應鏈是根據旅游需求模式形成的,什么樣的旅游需求模式會有其對應的旅游產業鏈或供應鏈。要發展觀光旅游,是以旅行社企業、景區企業、住宿企業為基礎的產業鏈或供應鏈。但是,要發展假日旅游,就需要重建旅游產業鏈或供應鏈。全域旅游規劃應以旅游總體規劃為基礎,科學規劃符合定位需求的旅游產業鏈或供應鏈。仲景葉芝將旅游產業咨詢與大數據對接,實現真正的項目落地,形成完善的、市場化的體系、旅游發展規劃——為各類旅游規劃客戶提供經濟分析和戰略規劃服務。我們讓初步規劃和概念逐漸塑造最終將投入運營的產品。
4.構建旅游空間形態。
過去,旅游總體規劃的空間布局是以傳統旅游資源為基礎的景區空間分布。我們之所以形成功能區,是基于這個景區或者景區資源的屬性。這種以景點為核心的旅游空間形態符合觀光旅游的要求。進入觀光旅游、度假旅游、休閑旅游的發展階段,這種以景區為核心的空間已經不適應旅游需求的變化。因此,全域旅游規劃要打破原有的旅游空間形態,通過全域旅游規劃建立滿足旅游需求的新理念,建設景區、度假村、休閑街區、旅游小鎮、露營地、購物區、旅游綜合體、旅游景點。從實踐來看,在這些旅游空間形態中,除了景區,其他所有的旅游空間形態都缺乏法律制度的保障。因此,全域旅游規劃嚴格來說是一個制度調整和改革的問題。
5.旅游相關產業附加值。
旅游總體規劃的核心目標體現在旅游效益的增量上,主要體現在規劃期內游客數量、旅游收入、就業等旅游經濟社會發展指標上。全域旅游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一種新的發展模式,是通過全域旅游的發展來促進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主要表現在它對整個地區社會經濟活動的帶動作用。這是全域旅游發展的重點。如果一個地區不能通過全域旅游實踐提高相關產業的旅游價值,那么全域旅游就不適合這個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反而會增加這個地區社會發展的機會成本。
6.建立旅游社會管理體系。
在旅游總體規劃中,我們是以旅游部門管理為核心的旅游產業發展規劃。面對綜合旅游、跨部門、跨部門的旅游需求,很難實施這種規劃。全域旅游規劃應該站在全社會管理的角度,而不是以旅游管理部門為主體來規劃旅游系統。比如在旅游整體規劃中,我們很難涉及到交通、工商、城建、公安等旅游相關部門的管理職能。雖然這些部門的管理涉及到一個區域旅游問題,但由于部門管理的分工,協調起來非常困難。比如,隨著自駕游的發展,主要旅游目的地的高速公路服務區的服務重點已經從服務貨運車輛轉向服務游客。要把高速公路服務區打造成具有旅游功能的休閑區和購物區。這種需求是現實的需求,但由于管理權限的原因一直沒有推出,制約了自駕游品質的提升。
免責聲明: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部分文字/圖片來自互聯網,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以便及時處理。從本網站轉載至其他平臺所引發一切糾紛與本網站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