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它將打破傳統旅游中景區、行政區劃和各種限制的格局,擴大旅游業全方位開放發展的新局面,體現小康社會的要求,促進城鄉大市場的形成。那么,全域旅游對旅游規劃的影響有哪些?六個方面很明顯!
1.旅游發展條件。
全域旅游規劃是根據區域內的社會經濟結構、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生態環境,結合旅游需求的規模和經濟能量,通過旅游分析區域內社會經濟的帶動能力和旅游業的經濟影響能力。旅游總體規劃是內生型旅游系統的規劃,全域旅游是外生型社會經濟系統的規劃。
2.旅游空間形態。
全域旅游規劃要打破原有的旅游空間形態。通過建立新的空間形態來滿足旅游的需求,需要構建一個集景點、度假村、休閑街區、旅游小鎮、露營地、購物區、旅游綜合體、旅游景區道路、綠道等為一體的旅游空間體系。實事求是地說,在這些旅游空間形式中,除了景區,其他所有的旅游空間形式都缺乏法制的保障。所以全域旅游規劃表面上是技術問題,背后是系統調整和改革的問題。
3.旅游供應鏈。
在總體規劃中,我們關注的是如何將資源轉化為產品。全域旅游計劃重點在于如何圍繞產品形成旅游供應鏈。旅游產業鏈或供應鏈是根據旅游需求模式形成的,什么樣的旅游需求模式就會有其相應的旅游產業鏈或供應鏈。觀光旅游是以旅行社企業、景區企業、住宿企業為基礎的產業鏈或供應鏈。但要發展度假旅游,這種產業鏈或供應鏈是不合適的,需要重建旅游產業鏈或供應鏈。全域旅游規劃要根據旅游總體規劃,科學規劃符合定位需求的旅游產業鏈或供應鏈。
4.旅游便利化。
全域旅游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提高游客的旅游質量,而旅游質量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旅游便利化的實現。全域旅游規劃應根據區域內現有的資源、設施和服務,規劃完整的旅游服務體系,滿足游客提高旅游品質的需求,以旅游便利化為目標。規劃建設的一系列設施,如汽車租賃系統,標志系統,旅游代理系統和旅游公共服務系統,反映了這類問題。此外,還需要研究游客前往旅游目的地的方式、度假方式等。
5.旅游社會管理。
全域旅游規劃應該是從社會管理的角度出發。比如,隨著自駕游的發展,各大旅游目的地的高速公路服務區的服務重點已經從服務貨運車輛轉向服務游客。我們應該隨著這種服務對象的變化,形成所謂的“服務區革命”,把高速公路服務區變成具有旅游功能的休閑區和購物區。這種需求是現實需要,但由于管理權限問題,“服務區革命”一直沒有開展,制約了自駕游。
6.旅游產業增加值。
全域旅游作為一種新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核心是通過全域旅游的發展,為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貢獻,主要表現為對整個區域社會經濟活動的帶動作用,具體評價為旅游業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關聯度和貢獻率以及旅游相關產業的增加值增長率。這是全域旅游開發的重點。如果一個地區通過全域旅游 practice,不能提高相關產業的旅游關聯度,這些產業的旅游附加值,對一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不高。全域旅游不是這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好方式,會增加這個地區社會發展的機會成本。
結語:
全域旅游是旅游產業的全景和全覆蓋,是資源優化、空間有序、產品豐富、產業發達的科學系統的旅游,是中國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將對未來旅游業的資源保護、規劃設計、投資建設、經營管理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免責聲明: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部分文字/圖片來自互聯網,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以便及時處理。從本網站轉載至其他平臺所引發一切糾紛與本網站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