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旅融合是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發展的新模式,是實現產業融合的新手段。在充分尊重農業產業功能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農業旅游資源和土地資源,以發達的農業旅游休閑項目、農業配套商業項目和農業旅游地產項目為核心功能框架,整體服務品質較高的農業旅游休閑集聚區。那么,如何推進農旅融合發展?七個模式值得思考!
1.生態管理與大地景觀的融合。
生態治理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在生態治理過程中,生態保護和修復應與農業景觀建設相結合,既恢復自然美,又體現人工美。在鄉村景觀的營造上,應結合現代技術手段和景觀設計理念,營造具有生態、生產、生活、休閑等多種功能的鄉村景觀系統。
2.新農村建設與地方風俗的融合。
鄉村旅游開發建設要堅持規劃的引導,在保持傳統鄉村風貌的前提下,推進鄉村人居環境整治,避免出現以物業為導向、人為建設、與鄉村景觀隔絕、背離傳統文化的旅游村鎮。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依托當地獨特的景觀特色、風土人情,鄉村文化保護與資源可持續利用應統一起來。
3.科技創新與旅游業態的融合。
充分利用以移動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技術改造鄉村旅游業和現代農業。要依托中心城市,發展集農業生產、農業觀光、休閑度假、參與體驗為一體的休閑農業和科技農業園區,形成規模經濟,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的生態涵養、休閑觀光、文化傳承等多元化功能。
4.本土文化與旅游體驗的融合。
要想從眾多同質化的鄉村旅游產品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在具體的鄉村事物實體上充分開發特色本土文化,對相應的鄉村景觀、鄉村大氣和鄉村環境進行改造和升級,在當地形成獨特的鄉村形象。要發揮本土文化的魅力,不能固步自封。我們需要吸收優秀的多元文化對傳統文化進行加工改造,結合市場需求形成文化旅游產品,體現鄉村旅游中最原始的生命力。
5.生活方式與旅游行為的融合。
參與旅游活動有效地改變了當地居民的個人效能感,從各個方面重塑了從事旅游的農民,使農村居民向現代生活轉型。旅游與生活方式的融合是雙向的。旅游消費和交流不僅可以激發農民的創造力、創新力和創業活力,而且符合市場需求的旅游產品改變了游客的生活方式。
6.公共服務與旅游服務的融合。
引入現代農莊、休閑公園、農業科普示范園等現代鄉村旅游業態,整合政府、企業、居民的資源和資金,統籌利用惠農資金加強環衛、環保、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旅游公共服務設施與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發展,形成外觀美觀、功能多樣、配套齊全的現代鄉村服務體系。
7.農產品與旅游商品的融合。
為了提高農產品的溢價能力,需要結合地方文化將特色農產品、民間手工藝品等特色產品包裝成旅游商品,抓住城鎮化背景下食品消費結構轉型升級的機遇,把農產品品牌的建立作為發展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的重點任務。要實現農產品向旅游商品的轉化,還需要完善鄉村旅游商品供銷體系。各地要組織篩選一批地方特色突出、市場競爭優勢明顯的農產品和手工藝品進行重點扶持。
結語:
農旅融合不是兩者的簡單相加,也不是單一的固定模式,而是有主有次各有特色,在專業化的基礎上互補。要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推動農業由生產向生態、生活功能拓展,促進農業產業鏈延伸,建立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產業體系。
免責聲明: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部分文字/圖片來自互聯網,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以便及時處理。從本網站轉載至其他平臺所引發一切糾紛與本網站無關!